眾所周知,酒文化是我國璀璨文明里的重要一部分,幾千年來,它都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。而說到國人喜愛的酒飲,現在白酒當然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名。
但在白酒成為主流之前,黃酒其實一直都深受人們喜愛,還曾被稱為“國酒”。
黃酒是世界三大古老酒種之一,它的釀造最早可追溯于我國春秋時期,歷史久遠。此酒是以稻米、小米、小麥、玉米等為主要原料,經過發酵而制成的。
自先秦以來,黃酒不斷發展進步,工藝更加完善。元明清階段,它的釀造處于巔峰,技術遠遠領先于歐洲葡萄酒。甚至在民國時期,黃酒仍然還是國人飲用酒的首選。
但步入現代,黃酒的風光似乎戛然而止,五花八門的白酒涌現于人們視野,這種蒸餾酒轉瞬成為了“頂流”,受眾愈發廣泛。這不免讓人疑惑,為何黃酒之前家喻戶曉,如今卻無人在意,于市場隱形了呢?
其實主要有2個原因:
一、生產成本太高
黃酒在釀造過程中消耗巨大,而它采用的原料又都是常見糧食。由于我國建設早期還因為糧食匱乏而面對“溫飽問題”,自然舍不得用其釀酒。
而白酒多以高粱為主料,這種作物生命力強,成熟后可作糧食,用來釀造出酒率也高,所以這種酒很快盛行起來。
二、口感單調
要知道,黃酒一直都是低度釀造酒,喝起來溫和不刺激的同時,口感也比較單調。
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,蒸餾而成的白酒,打造出了各種不同的香型,酒精濃度也從十幾度到六七十度,區間寬闊,可供人們按自己的喜好隨意挑選。
對比下來,白酒種類豐富,口感又多姿多彩,在快速崛起后,把黃酒擠出市場是可以預想到的。
不過現在我國一些地方也在引導黃酒重新發展,爭取創新求變,獲得消費者青睞。比如黃酒行業的領軍品牌古越龍山,近年來就在調整方向,追尋時代熱點,推出了國釀1959、青花醉等系列的多款產品。
古越龍山是浙江的一個企業,它以紹興黃酒為根基,多年來打磨出了各種特色產品。新的國釀系列主打3款酒品,分別為國釀1959白玉、青玉和紅玉。
這個系列憑借純糧高品質,以及外觀的高顏值,出現在市場上后,很快吸引了不少受眾,也讓有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黃酒的獨特魅力。
其實不管黃酒還是白酒,只要把質量放在第一位,堅持純糧釀造,提升口感,早晚都會被市場所認可。比如下面這款醬香白酒,因品質突出,一經上市就很受歡迎。
滿上酒
此酒在圈內口碑極好,它是茅臺鎮核心產區酒廠釀制的一款大曲坤沙醬酒,用料實在,工藝精細。它憑借濃郁的“茅香”,征服了諸多老酒客的味蕾。
這款滿上酒原料選擇貴州特產的紅纓子糯高粱,顆粒堅實、營養飽滿,在“12987”古法坤沙工藝下,經過反復翻烤、蒸煮和其他百余道步序,最終釀成。
從原料到釀成新酒,需耗時整整一年,打磨出最佳的酒水品質。然后所釀成品還需5年窖藏,在沉淀中散發出刺激物質,酒體老熟后出廠。
這樣一來,滿上酒開瓶后香氣更加濃郁,且入口品之很有層次感,醬香、糧食香、陳香陸續涌現,讓人十分驚艷。
并且,此酒醇厚綿柔,喝起來非常順滑,完全不上頭。晚上飲兩杯睡覺,第二天起來并不會感到不適,所以很多人喜歡囤它,日常當口糧酒喝。百元剛出頭的價格也是比較實惠,大多人都負擔得起。
好了,今天這篇關于“黃酒”的文章的說到這里,不知道大家喝過黃酒嗎?覺得口感如何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!